新聞動態
聯系我們
手 機:
0371-65643008
地 址:
孟州市產業集聚區化工園區
掘金小麥藥肥市場?!
小麥藥肥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
要說,這幾年最受行業關注和競逐的細分熱門品類,一定非藥肥莫屬。
藥肥,被稱為農資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并有望成為農資行業下一個破局增長的黃金賽道。不可否認,藥肥這個新品類確實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逐步成為企業、經銷商乃至農戶追逐的熱點,也成為諸多農資企業可持續增長的“第二曲線”。無論是頭部的農藥企業,還是傳統的肥料企業都在持續加大藥肥產品的戰略布局,加速推動這個細分賽道走向繁榮,進入“景氣”發展周期,邁上發展快車道,屬于藥肥的時代已經來臨。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測算,目前可應用藥肥的潛在作物面積為 8.8 億畝,藥肥的潛在市場容量已經超過 700 億元。但是根據肥料和農藥的市場容量進行折算,藥肥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700 億元,市場規模將遠遠超過農藥。而據行業反饋,截至 2022 年年底,藥肥市場規模已突破 100 億元,未來的市場空間想象力巨大。
小麥特種藥肥種藥同播市場潛力巨大
藥肥的未來增量市場一定是在大田,而小麥是近年來藥肥企業布局爭奪的核心作物。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段又生介紹,從作物來看,目前藥肥登記作物共計 16個,累計登記藥肥混劑數量前 4 位的作物分別是水稻、甘蔗、花生、小麥,占已登記藥肥的總量超過 70%,登記作物相對集中化。其中,藥肥尤其是特種藥肥在小麥上的應用場景愈發多元,市場份額逐漸增大。
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 3.3 億畝左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國內小麥播種面積為 3.53 億畝。近年來,受耕作方式變化和氣候異常等因素影響,我國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全蝕病、黑穗病等多種土傳、種傳病害及地下害蟲呈逐年加重發生趨勢,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氣傳病害也呈早發、重發態勢,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了較大的威脅。
其中,小麥莖基腐病已成為黃淮海麥區生產中主要病害之一。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2022 年小麥莖基腐病全國發病面積超過 4000 萬畝,2023 年由于雨水偏多,空氣濕潤,小麥莖基腐更是呈持續擴展趨勢。小麥莖基腐屬于小麥根部真菌性土傳病害,從播種到收獲,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具有病源復雜性、潛伏周期長、反復侵染、防治難度大、危害嚴重、農戶認知有限等防治難點。
這都為藥肥在小麥上的施用和推廣創造了特定需求場景,為此不少企業推出了針對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白粉病、銹病防治問題的特種藥肥,用于種藥肥同播。
據了解,種藥同播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施藥技術,是指將比重和小麥種子相當的新型緩釋類農藥顆粒劑和小麥種子均勻混合,倒入播種機中進行播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品類有防蟲藥肥:采用緩釋包膜技術,有效預防小麥蚜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持效期長達 6 個月以上。防病藥肥:內含高效內吸性殺菌劑,有效預防種子和土壤中病毒病菌的危害,對小麥全蝕病、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效果明顯。增產藥肥:含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根據小麥營養需要緩慢釋放,有效促進小麥出苗早,苗齊苗壯,分蘗多,營養充分產量高。
小麥種藥同播具體來看有三方面的優勢 :一是能夠實現精準施藥;二是能夠打破增產的瓶頸,促根壯苗,多成穗、成大穗,助力農戶實現增產提質 ;三是可以現混現用,無須晾曬,減少人為對種子的二次傷害,具有省工省時的效果。
河南聚幫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藥肥事業部總監萬??票硎?,藥種肥同播是小麥全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于壓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而特種藥肥種藥同播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為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特種藥肥能夠以肥帶藥、藥促肥效、調土壯苗、長效持效、使用方便、省時省工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散戶和種植大戶所認可。尤其是一些種田大戶種植小麥不再使用傳統的拌種劑,而是用種藥同播的顆粒劑取代。
萬??普J為,目前特種藥肥在小麥上的應用面積在擴大,農戶底肥施用最多,其次是追肥,市場容量已初具規模,占比在逐年增加,預估不低于 30%,尤其是今年小麥紋枯病、全蝕病、莖基腐病在河南、安徽、山東等小麥主產區發生嚴重,小麥拔節后的枯白穗發生比較普遍,嚴重的地塊甚至可以達到30%—40%??莅姿氚l生以后小麥未熟先衰,影響灌漿、影響穗粒數、空癟籽粒多,嚴重影響產量和農戶收益,引起了農戶、經銷商和廠家的重視,市場機會性需求增加,各個廠家都順勢加大了特種藥肥產品的推廣力度。
目前,布局小麥藥肥的企業都推出了適用于小麥種藥同播的特種藥肥產品,例如河南聚幫的巧播 ?很適用于小麥種藥同播。
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
雖然目前特種藥肥在小麥上應用已初具規模,但相比在甘蔗、花生、大姜等作物市場的火爆還有一定的差距,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少有強勢品牌,農戶仍停留在認知和體驗階段,距市場飽和還很遙遠,為布局企業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就像萬常科所說,在小麥上推廣藥肥的難點就在于經銷商和農戶對藥肥的接受度還非常有限,用戶群體單一,多以散戶為主,種植大戶施用偏少,未來還是要做好對渠道和農戶的引導教育。而且目前小麥藥肥低維度競爭很慘烈,價格戰、數字商標、偷工減料、“非主流”營銷大行其道,而隨著市場認知的覺醒,雙標漸成主流,市場分化速度加快,最終一定會走向“良幣驅逐劣幣”的道路。所以,這也注定了小麥藥肥市場增量空間不會太快和太大,它更多是一個慢增量市場,還需要廠商穩步謀劃。
大單品需要立體打造
近幾年藥肥,尤其是特種藥肥在小麥上的應用推廣已經基本邁上正軌,廠商的銷售也漸入佳境,上量迅速,也已經涌現出了多個千萬級大單品。
在萬??瓶磥?,大單品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先有大品,才會有企業品牌,做大單品需要結合公司自身優勢來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要想在小麥上打造藥肥大單品更非易事,首先企業打造的這個產品必須具備大單品的條件,這就要求產品的性能要安全穩定,市場使用率要高,復購頻率要高,產品性價比要高,產品的差異化性要鮮明,核心賣點要明確,所以產品的設計定位很關鍵。而要從小麥底肥或者追肥這個維度考慮很難打造大單品,因為一年就使用一次,要把發力點放在功能性特種藥肥產品上,相對更好打造出大單品,因為能覆蓋小麥從種到收全生育期的營養和病蟲害防治需求,需求大,賣點突出,上量可觀。當然,除了產品本身要具備大單品的特質,企業自身還要有強大的團隊、線上線下的立體營銷和專業的技術服務方案及模式做支撐。
功能化、特肥化是趨勢
未來 2-3 年藥肥在 3.5 億畝小麥上的應用趨勢是什么?可掘金的機會點有哪些?挖潛的機遇點有哪些?
從藥肥的發展方向來看,有兩大趨勢 :一是根據作物特定階段的營養和病蟲害防治需求,通過基施實現有效成分智能精準釋放的緩控釋藥肥,這類產品未來搶占的將是部分大肥的市場份額 ;二是將腐植酸、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與農藥進行復配增效的特種藥肥,強化功能,精準定位,實現對土壤線蟲、土傳病蟲害等靶標的防控,這類產品未來搶占的將是部分特肥產品的市場份額。
目前來講藥肥行業還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但也只有重質量、講成本、有實力、重信譽和重品牌的企業才可以生存下去。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以作處理。